top of page

【性味归经】味甘,性微温;归脾、肺经。

【功能主治】补气固表,托毒排脓,利尿,生肌。用于气虚乏力、久泻脱肛、自汗、水肿、子宫脱垂、慢性肾炎蛋白尿、糖尿病、疮口久不愈合。

【常规用量】10~30克,大剂量30~60克

【使用注意】肾病属阴虚,湿热、热毒炽盛者禁用。感冒、经期都不要吃黄芪。妇女产后2周不宜食用。上述药膳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后使用。

【禁忌】慎 忌:凡表实邪盛、气滞湿阻、食积内停、阴虚阳亢、痈肿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忌服。北芪的常用量为9~30克,由于北芪升阳助火,性微温,对于邪气盛、无汗,阳亢有热毒的患者,均不宜使用。

 

【医书记载】

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恶龟甲。”

   徐之才《药对》:“恶龟甲、白鲜皮。”

《医学入门?本草》:“苍黑气盛者禁用,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,阴虚者亦宜少用。”“畏防风。”

《本草经疏》:“功能实表,有表邪者勿用;能助气,气实者勿用;能内塞,补不足,胸膈气闭问,肠胃有积滞者勿用;能补阳,阳盛阴虚者忌之;上焦热盛,下焦虚寒者忌之;病人多怒,肝气不和者勿服;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。”

《药品化义》:“若气有余,表邪旺,腠理实,三焦火动,宜断戒之。至於中风手足不遂,痰壅气闭,始终皆不加。”

《本草新编》:“骨蒸、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。”

《本草汇纂》:“反藜芦,畏五灵脂、防风。”

 

【前辈释药】

《本草新编》:黄芪,味甘,气微温,气薄而味浓,可升可降,阳中之阳也,无毒。专补气。入手太阴、足太阴、手少阴之经。其功用甚多,而其独效者,尤在补血。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,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,血则有形。有形不能速生,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。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,自能助之以生血也。夫当归原能生血,何藉黄芪,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,气药生血其功速,况气分血分之药,合而相同,则血得气而速生,又何疑哉。

 

倪朱谟:“黄芪,补肺健脾,实卫敛汗,驱风运毒之药也。故阳虚之人,自汗频来,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,黄芪可以实卫而敛汗;伤寒之证,行发表而邪汗不出,乃里虚而正气内乏也,黄芪可以济津以助汗;贼风之疴,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,黄芪可以荣筋骨;痈疡之证,脓血内溃,阳气虚而不敛者,黄芪可以生肌肉,又阴疮不能起发,阳气虚而不愈者,黄芪可以生肌肉。”(《本草汇言》)

 

张景岳:“(黄芪),因其味轻,故专于气分而达表,所以能补元阳,充腠理,治劳伤,长肌肉。气虚而难汗者可发,表疏而多汗者可止。其所以止血崩血淋者,以气固而血自止也;故日血脱益气。其所以治泻痢带浊者,以气固而陷自除也,故曰陷者举之。”(《本草正》)

 

贾所学:“黄芪,性温能升阳,味甘淡,用蜜炒又能温中,主健脾,故内伤气虚,少用以佐人参,使补中益气,治脾虚泄泻,疟痢日久,吐衄肠血,诸久失血后,及痘疹惨白。主补肺,故表疏卫虚,多用以君人参,使敛汗固表,治自汗盗汗。诸毒溃后,收口生肌,及痘疮贯脓,痈疽久不愈者,从骨托毒而出,必须盐炒。痘科虚不发者,在表助气为先,又宜生用。”(《药品化义》)

 

张石顽:“(黄耆),入肺而固表虚自汗,入脾而托已溃痈疡。《本经》首言痈疽久败,排脓止痛,次言大风癞疾,五痔鼠瘘,皆用生者,以疏卫气之热。性虽温补,而能通调血脉,流行经络,可无碍于壅滞也。其治气虚盗汗自汗,及皮肤痛,是肌表之药。治咯血柔脾胃,是中州之药。治伤寒尺脉不至,补肾脏元气不足,及婴儿易感风邪,发热自汗诸病,皆用炙者,以实卫气之虚,乃上中下内外三焦药,即《本经》补虚之谓。如痘疹用保元汤治脾肺虚热,当归补血汤治血虚发热,皆为圣药。”(《本经逢原》)

 

张秉成:“(黄芪)之补,善达表益卫,温分肉,肥腠理,使阳气和利,充满流行,自然生津生血,故为外科家圣药,以营卫气血太和,自无瘀滞耳。”(《本草便读》)

 

张山雷:“(黄耆)补益中土,温养睥胃,凡中气不振,脾土虚弱,清气下陷者最宜。其皮味浓质厚,力量皆在皮中,故能直达人之肤表肌肉,固护卫阳,充实表分,是其专长,所以表虚诸病,最为神剂。”“凡饥饱劳役,脾阳下陷,气怯神疲者,及疟久脾虚,清气不升,寒热不止者,授以东垣之补中益气汤,无不捷效,正以黄芪为参、术之佐,而又得升、柴以升举之,则脾阳复辟,而中州之大气斡旋矣。”(《本草正义》)

 

李东垣:“黄耆既补三焦,实卫气,与桂同功,特比桂甘平,不辛热为异耳。但桂则通血脉,能破血而实卫气,耆则益气也。又黄芪与人参甘草三味,为除燥热、肌热之圣药。脾胃一虚,肺气先绝,必用黄芪温分肉、益皮毛、实腠理,不令汗出,以益元气而补三焦。”(引自《本草纲目》)

 

 王好古:“(黄芪),治气虚盗汗并自汗,即皮表之药,又治肤痛,则表药可知。又治咯血,柔脾胃,是为中州药也。又治伤寒尺脉不至,又补肾脏元气,为里药。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。”(《汤液本草》)

 

邹澍:“(黄芪),直人中土而行三焦,故能内补中气,则《本经》所谓补虚,《别录》肺胃补丈夫虚损;五劳赢瘦,益气也;能中行营气,则《本经》所谓主痈疽、久败疮,排脓止痛,大风癞疾,《名医别录》所谓逐五脏问恶血也;能下行卫气,则《本经》所谓五痔鼠瘘,《名医别录》所谓妇人子脏风邪气,腹痛泄利也。”“黄芪一源三派,浚三焦之根,利营卫之气,故凡营卫间阻滞,无不尽通。所谓源清流自洁者也。”(《本经疏证》)

 

美国中药材 野生黄芪 特级黄芪片 北芪 北黄芪 生黄芪 50g

$8.29 一般價格
$7.99銷售價格
  • 送达时间:

    美国大陆常规运达时间为 3-5 个工作日,国际常规运达时间为 14-21 个工作日。

    关于退货: 
    我们的中药饮片都是经我们精心甄选的,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,都可以保证质量。鉴于中药材的特殊性,恕我们不接受退货。若遇特殊情况,请联系我们商榷。 

    快递费用:全场中药饮片一次购满$120,美国大陆包邮。

尚無評論分享您的意見。 成為第一個發表評論的人。

一次购满 $120,美国大陆包邮

美国中草药在线发货按方配药.jpg

中草药熬药注意事项:

1.药罐一定要洗净

煎煮中药时,药汁因水分蒸发而浓缩,药罐底部及周围常积有一层药垢。如果药罐中煎煮的药物经常变更,而不及时将积存的药垢擦去,投放新的药物煎煮时,药垢就会溶解,干扰、降低药效,甚至贻误病情。特别是如果曾经煎煮过毒性强烈的药或不能入口的外用药,还可能引起中毒。

此外,如果每次煎煮中药后不及时擦洗干净,药罐底部的药垢越积越厚,在重新煎药时容易煎焦,丧失药效。

2、是否加盖随药应变

一般来说,为了使中药煎透,最好是盖着煎。特别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,比如薄荷、藿香、紫苏叶等,而且要在短时间内煎好,以免有效成分挥发。某些贵重药品,如人参、鹿茸、枸杞之类,以使有效成分充分释出。

有些中草药重量轻、体积大,如金钱草、夏枯草、白通草、丝瓜络、包谷须等,则不宜加盖煎煮,否则往往溢出罐外。可开盖煎煮,并要随时搅拌。

3、要“煎透”、“榨干”

“煎透”,就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释出,这是煎药的基本要求。质地坚韧、一时难以释出有效成分的药物,只有通过另煎、先煎、久煎等,才能使药汁浓厚,充分发挥药效。质地疏松及性味轻薄芳香的药物,不需煎煮太长的时间;但质轻体大的草药,则应经常搅拌,才便于将药煎透。

按方配药二维码.jpg
bottom of page